1912年,他们为什么宁愿杀害同胞也不愿剪辫?

1912年,他们为什么宁愿杀害同胞也不愿剪辫?

人事轮回,时空变幻,清朝覆亡民国肇建,强制剪辫成为1912年的时代强音。拖了260多年的大辫子,要在短时间内剪掉,又谈何容易!

1919年北京剃头摊上有顾客剃发蓄辫。

为了贯彻“剪辫令”,山东都督周自齐派出演说员彭仲豪、周振声到昌邑县宣传新政,劝导剪辫。

7月1日,彭、周二人在县衙门前搭台,会同县议事会、参事会两会议员演说。

时间、地点、人物,都是精心选择的。7月1日这一天是大集的日子,十里八乡的民众进城赶集,人流量大;县衙门有各乡的意见领袖往来,易于消息的传播;议参两会议员多是同盟会会员,已经剪辫,堪称行动楷模。

然而,这一场热闹的集会背后,潜藏着杀机。

二、杀秃子

7月1日上午,彭仲豪、周振声等人演说了一番大道理,无非是:“我们国家是要奉行三民主义,由民作主,不应当再拖着满清所遗留下的辫子了,无论工、农、兵、学、商,都要一律剪去辫子,遵守民国制度。”

接着,“演说员以若辈非官即绅,应先剪发,以为合邑之倡”。他们指挥警察当场剪掉了前清武官许殿魁和数位县衙门胥吏的辫子。

被剪辫的许殿魁等人表情痛苦,但没人在意。

当天下午,彭、周两位演说员到城区议事会拜访,恰逢颇有名望又很顽固的士绅梁怀思、魏桂五在会。演说员劝道:“两位老先生是人民的表率,应将辫子早行剪去,以作倡议。”

随行的警察不由分说,将梁、魏的辫子剪下来。梁、魏登时变得脸红脖子粗,怒气冲冲地不辞而去。尽管情绪激动,彭、周仍然不以为意。

正当彭、周自以为不辱使命之际,一场阴谋正在酝酿,有人擦亮了刀枪……

1912年英国杂志报道剪辫情形。

7月2日晨7时,县城内城隍庙的钟声突然大鸣,梁怀思、许殿魁、魏桂五纠集衙门胥吏200多人,手执长枪、大刀、土枪、马叉等凶器,“紧闭城门,占据电局,断绝交通”,但凡遇到剪辫者,格杀勿论,号曰“杀秃子”。

在梁怀思一类人看来,辫子是他们的性命,辫子是他们的尊严,辫子是他们的精气神。没有辫子的男人,还是人吗?当众剪他们的辫子,就是奇耻大辱啊!

他们要报复!

匪徒首先围攻县议事会,将议员堵在屋内,而后纵火,连房带人全部烧毁。议事会议长李长庚越城不果,被砍死在县衙门前。参事会及部分会员亦遭焚杀。

事已至此,梁怀思等人并不满足,声称:“杀死的人数还不够,一定还有藏起来的,须要挨门搜查,查出没有辫子的人来,不问是谁一律杀死,才能除净。”

就是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,于芳顺冒着极大的危险向王霞亭报信,催促他快快躲藏。

果然,匪徒“又赴高等小学堂,破扉而入,立将县视学王君凤廷、教员徐君锡田暨十四龄学童王凤拥出脔割之,令人惨不忍言。学约萧兰池等闻变,赴县署报告,冀速民政长亲出弹压,甫入署门,同行三四人尽为匪类所杀。”

许殿魁“骑马持械,狼奔豕突,带领匪党,分路出城,又追杀剪发者若干人”。演说员彭仲豪、同盟会会员张怀鹗等,跳出城墙躲在城壕芦苇湾内,同被搜出,当即遇害。周振声亦罹难。

事后统计,27名剪辫者死于非命,另有多人受伤。因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十八日,史称昌邑“五·一八”惨案。

三、惩罚匪徒

事发之时,昌邑民政长(即县长)张春海作壁上观,只图自保,未出面阻止暴行。县警察见势不佳,早已逃之夭夭。

1919年山东蓄辫的男子。

7月2日晚上,梁怀思四处传播谣言:此事因接到宣统皇帝来电发动。他并传令壮丁巡城打更。县政府机关运作失灵,城池俨然已为梁氏所有。

所幸同盟会会员于恩波等3人跳出城墙,未被追及,得以赴济南向都督府面陈详情。

都督周自齐闻讯,于7月5日电饬陆军第九协前往昌邑剿捕。哪知这一行动提前传入昌邑,除梁怀思外,许殿魁、魏桂五以及涉事衙役胥吏,悉数鼠窜。

协统马良见事不可为,对百姓进行一番安慰,随即收队回营。9天之后,他再次带兵来到昌邑,“谓军队来昌,专在维持秩序,惨死者咎由自取,杀人者既往不咎”。

这是马良所施的“欲擒故纵”之计。他传知众人于初三日来衙门点卯,来者每人赏制钱四千文,不来者永久除名。

1917年北京的“辫子军”。

到了限期之日,衙役胥吏们领赏时,军队把县衙团团包围,擒获六七十人,当即斩杀45人。罪魁梁怀思被押解到济南,由周自齐判决斩首示众。

四、波澜再起

一场惨案,前前后后死者达70多人,这足够让人警醒!但是事实往往令人失望。

民政长张春海因在惨案发生时不作为被免职,都督府任命王姓同盟会会员继任。他看到昌邑的商民皆认旧习、腐败自守,非常不以为然,立即着手办理新政,“首以剪发为急务,先用强迫手段将本署内之役吏概行剪发”。

消息传出,胥吏又起暴动,“将署中各执事人以及本城内议员绅士等杀死三十余名”。王民政长磕头求饶,才算捡回一命。

1917年北京蓄辫的男子。

前后两事相距仅半个月而已。血迹未干,又添新鬼。

人头滚滚落地,代价如此高昂,因剪辫而起的流血事件也该到此为止了吧?

其实不然,人的兽性一旦被激发,就无从收束。当年8月7日,《民立报》报道:县衙门胥吏愤恨主张剪辫最力的绅士庞某,遂聚众至其家中,将其全家男女老幼30多人灭门,惨无人道!

新鬼烦怨旧鬼哭,昌邑接二连三的血案令人不寒而栗。

当年因为拒绝蓄辫,多少人慷慨赴死;如今为了保卫辫子,多少人举起了屠刀!这真是吊诡的玩笑!

刀光剑影从未暗淡,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消逝在历史的尘埃里……

五、剪辫难也

从清朝初年到民国初年,时间流驶了260多年,但头发的政治意味始终未变。归顺与抵抗,革命与守旧,话语不一,其实质则是一样的。

在有清一代,辫子不是辫子,它是男人的生活习惯,是男人的政治认同,更是男人的文化基因。改变习惯已经非常艰难,重建政治认同难上加难,转变基因又岂能是一朝一夕之功?

1925年甘肃蓄辫的男子。

1912年因剪辫而引发的血案,在山东全省、乃至在全国都屡见不鲜,昌邑只是一个典型案例罢了。

革命者以历史的责任感推行剪辫,行动难免躁进;顽固分子沿袭旧习,视辫子如生命。两相对比,冲突势所必至。

鉴于“剪辫令”执行效果不甚理想,1914年6月23日,袁世凯政府又颁布《劝诫剪发规程六条》,其中规定:凡政府官员不剪发者,停止其职务;凡车马夫役不剪发者,禁止营业;凡商民未剪发者由警厅劝令剪除。

这次热潮中,大部分男人陆续剪掉了辫子,但抵制者仍然大有人在,张勋率领的“辫子军”不就是明证么?

此后,北洋历届政府对剪辫均有重申。

进入1920年代,根据外国摄影师在山东、山西、甘肃等地拍摄的照片,留辫子的男子不乏其人。

1928年5月,南京国民政府出台《禁蓄发辫条例》,这是近代中国最后一个剪辫法令。据调查,当年9月,北京还有4689名男子蓄辫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文章

中文儿歌 音乐专辑 免费下载
365bet国内

中文儿歌 音乐专辑 免费下载

⌛ 08-30 👁️‍🗨️ 2588
【真爱系列 1 期】如何遇到对的人?如何遇到真爱?关于自爱 - 婚姻 - 与亲密关系【载脑体】婚前避坑指南
王者荣耀东方镜上线时间是什么时候?
bat365台湾入口

王者荣耀东方镜上线时间是什么时候?

⌛ 09-13 👁️‍🗨️ 1689
Beats X 使用手册
bat365台湾入口

Beats X 使用手册

⌛ 07-01 👁️‍🗨️ 7059
在农村可玩哪些游戏游戏
365bet国内

在农村可玩哪些游戏游戏

⌛ 09-06 👁️‍🗨️ 8582
华为手机最囧游戏下载了打不开
bat365台湾入口

华为手机最囧游戏下载了打不开

⌛ 08-20 👁️‍🗨️ 4878